将此字符填入左边的框框中即可
 
 
再婚家庭的心理契约
 

发表人:绿缘空间  发表时间:2011/10/27 13:11:00 点击数:1013

本期专家:荀焱 华夏心理资深咨询师 

  当下大城市的离婚率不断攀升,学校里单亲家庭的小孩也比上一代增加了很多。那么,“家庭”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最小单位、最单纯的人际结构当中,是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?调查显示,这一代的离婚中青年与他们的小孩,在这个“最小单位”里面临的问题,日趋复杂。再婚家庭成员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,给重组的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挑战和难题,这些敏感的多重人际关系不仅考验着家庭成员的责任感,也在考验他们应对生活的态度和技巧。

  案 例(读者来信)

  我因前夫的脾气暴躁、固执而选择离异,身边有一女,12岁。一年多前与现在的男友确立恋爱关系而同居,他也是离异,有一女儿。我与他曾经共事多年,彼此还算了解,但同居后的生活越发让我不敢迈进婚姻的大门。

  我爱他,爱屋及乌,也愿意为他和他的孩子付出精力,尽管抚养权不归他。我不会在意孩子的优缺点,因是他的孩子,我首先要接受。而我的孩子脾气有些大,有时控制不住自己要跟我发火,但过后她也感到不对,就没话找话跟我说,以消除我对她的“冷淡”惩罚。而他因为这个问题多次与我吵架,他的理论是:她对你都这样,将来她对我怎样?我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一个孩子?在他看来,我的孩子学习不够努力;跟我乱发脾气,目无尊长;做事毅力不够,缺乏长性,简直一无是处。他在承认自己对孩子有偏见的同时仍不去改变自己,却还在强调为什么这个孩子不能改变一些毛病让他喜欢……

  另外,财务上我也很不满。我辞职已有一年多,一直在家照顾他和孩子们,他每个月给我2000元,算作生活费吧,但常常不够。而我没有主动向他要过钱,不够了就去银行取自己原来的工资。随着他对孩子始终不变的态度,越发让我看不到光明的未来,我忽然觉得自己连个保姆都不如,不挣钱还倒贴钱,付出爱却换不来爱,我到底图什么?我还有必要维持这段感情吗? 

  期待着医生给我指点迷津。

  宣泄后要冷静的退守

  从这位母亲的来信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担心的中心,是女儿。她有一种不甘心,担心对方不爱自己女儿,担心将来女儿会再次受伤害(或是已经在受冷落、受伤害)。另外还有经济问题。主要这两点。

  荀焱认为,这位妈妈面临的是一个貌似个性的案例(她本人看起来个性也比较强,并且文化素养比较高),但其实还是有不少共性的。就说她结尾的说法,“指点迷津”,很多咨询者都提过差不多的“要求”。然而她真的需要被“指点迷津”吗?很多时候,做大人的更需要一种支持。比如这个母亲,她在用貌似宣泄的方式,向外部寻求一种支持。在荀焱看来,她的内心其实已经选择了。一上来她就说“不敢迈进‘再一次的婚姻’”。

  她说男友认为“感情没问题”;但这位妈妈肯定觉得这段感情“问题”较大——她跟女儿是不可能分离的,这是她内心认为有问题的基本所在。

  这种组合型的再婚家庭关系,确实“复杂”一点。“多重人际关系”已经在构建了,但构建得不理想,磨合了长达一年半,妈妈越来越不满意。她为孩子想得多是必然的,确实得承认,离婚本身对孩子有很大影响:原有关系被破坏;痛楚被带到后面的生活里来时,有可能带来更多敌意、更多的“不相容”。

  那么宣泄之后,该做什么样的判断,我们需要经过一个“退守期”之后,冷静下来再说。冷静下来,妈妈才能对这个关系做一份相对有效的考量,比如靠观察、靠回顾、靠商讨(谈判)等。

  观察时不戴有色眼镜

  现在我们只听了这位妈妈的表述,无从知道那位男友言行到底什么样,很多话通过妈妈的转述,我们不知道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,他的“偏见”是怎么得出的。那么,妈妈实际上可以通过观察男友的举动,来做判断。

  荀焱特别提到,观察的前提是“放弃比较他对俩孩子的态度”。夫妻关系中,我们常喜欢说“你应该”如何如何,或在内心预设这种期待。而在新的夫妻关系建构中,我们暂时需要把“应该”放一边,修正成“他可以对他女儿比对我女儿好,但是要看他对我女儿在做些什么,特别是主动做了哪些事”。女儿是一位母亲最大的期望,甚至“心结”。如果一个男人真爱这个女人真对她好,那么他是否应有些相应的尝试呢?做得到做不到是一回事,有没有试图去做,这是可以评估的。

  实际上,相处一年半,也是不短的时间了,这位妈妈虽然有诸多抱怨,但之所以犹豫和坚持,必定有她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爱,同时对对方的爱也仍有所期待。那么不妨在“退守期”之后,仔细回顾相处一年半的细节。来信中未提及任何的事件、具体描述,所以我们无从知道这位男友都做过什么努力,还是根本没有努力。这种回顾跟旁观他言行举止的态度应是一样的,先不要戴上一副“他就是看我女儿不顺眼”或“他就是想逃避”的有色眼镜。

  再比如妈妈说男友对她女儿的评价,如果男友是在有情绪的情况下说的气话,那么反而可以判断这反映出的积极一面是:至少他在乎这个孩子,因为在乎才会恨铁不成钢,才会有情绪,才会说“气话”。这些,妈妈都可以通过回顾来考量,想想他是否有一份“希望她好”的愿望在心头。

  同时在一种“契约关系”中,我们,特别是女人,常常按自己预设的某种看似“伟大”的方式去做。例如这位妈妈,她以为自己可以,但实际上她的付出还是求回报的。那好,那就应该用成年人的方式,去协商,也就是实际上的谈判。这没有什么可犹豫的。

  妈妈不甘心的地方是“你没说我就做了”。那么你是不是真的“不求回报”呢?我们发觉不是的。那好,如果不是,你可以不给;你可以要求对方给你钱,或者我给你女儿买了什么、我女儿买了什么,都可以明确,你不给我我就不“倒贴”了。

  男女差异铭记在心

  还有个问题出来了,是男女差异。女人往往认为男人应该在自己付出前、在“我要”之前,就“给”——这又是100分与60分的差距了。如果对方做到那样,那么是100分,可是现实没有这么完美的。大多时候,我们能有60、70分就不错了。

  荀焱反复提醒,永远不要忘记,男人、女人思考的维度大不一样。男人就如同电影里的“你想要你就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”。也不排除有的男人在恋爱时调动了所有感情细胞,主动、关怀、呵护,永远在你说出来之前就做到了。但是男人一生的感情细胞可能就那么多,他可能全部调动了之后,你让他再调动,出不来了。

  来信的用词比较情绪,很多决定必须让负性情绪退潮后再做出。总之还是建议妈妈暂时离开那个义愤填膺、委屈万分的自我之后,看看自己有无以偏概全,回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所有的事件,分清楚哪些言行是在愤怒当中发生的,哪些是平静的时候……

  我们的目的无非是一个:把事实搞清楚,让情绪退潮,以事实做依据来决定未来。方法除了自己观察、回顾、交涉之外,还可以找个相信的朋友,最好是男的朋友(女的朋友多半不客观),了解男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,更客观和理性地看待事情。或者就是求助专业人士。

  婚姻契约:先小人后君子

  毕竟婚姻是一位女士跟一位男士为主体,孩子不是婚姻最主体的内容。所以很多约定我们不得不在爱情的双方之间采取“先小人后君子”的态度。

  大家常常有些东西窝在心里说不出是因为“怕”字当头,怕说完这段关系就没了。其实往往不是说与不说的问题;而是以什么方式和态度去说。大家既然立志重组,就是对感情有新的认识和学习,在一段破裂关系之后,收获新的感情态度和认识。

  那么既然如此,就该有勇气在友好协商的气氛下,把不和谐的地方逐一探讨。任何一种契约都是你退我让的过程,关键还是回到那句话:我们要知道底线在哪里。自己把底线理清楚,事情就好办了。对方做到“太好了”是100分;“虽然怎样,但还算如何,所以我忍了”,这是60分;到了什么地步我就受不了了,那就是跌破底线了。

  这种态度也是对孩子负责。妈妈最大的心伤更多是孩子的未来。如果处理得好的话,离婚家庭的孩子还能维系父爱/母爱。而中国重组家庭中,最悲哀的是大部分孩子确实从此失去一份爱了。中国人把感情放前面,把现实放后面,往往离婚后大人的伤痛期很长。大家都比较委屈。爸妈隐忍着或发泄着,都是对孩子的损伤。这些复杂情绪,对小孩来说一定不是正向的。

  这位母亲最好的一点是把自己放后面,给孩子撑起一片天。本身受伤的小孩,需要这份偏爱。而妈妈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一样,荀焱建议,就是找出女儿的“是处”在哪里。你干了什么,你表达过什么,既然你不是一无是处,那么我要肯定你哪些地方,这是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要去完成的功课。

  先做勇敢的成人 再做勇敢的妈妈

  面对任何一种新关系的建立时,大人也都像小孩一样茫然无措。是否能处好谁心里也没底,相处是需要“做功”的,推一块石头跟推一座山做的功不同。很多时候人们在新关系到来之前幻想成自己要推一座山了,所以恐惧和逃避。

  再比如双方都有小孩,那么谁都怕麻烦,人都喜欢简单。这就涉及对新的婚姻的心理需求的问题。“丈夫+继父+父亲”的角色、或是“妻子+继母+妈妈”的角色,显然比单纯的丈夫和妻子,要复杂得多。怕麻烦心理从征婚广告上很明显,一般都希望对方不带子女,“离异无子女”、“离异最好不带”等等。离异的人,比单身的更加害怕复杂。还有就是简单的事情,相对好操控,人都是希望对方先给予,这都正常。没有人喜欢越来越麻烦。

  然而成年人应该清楚,喜欢简单与对现实的包容是两回事。小孩的出发点通常是“我要”,他/她可以任性。还可以搞砸了扭头就走掉。成熟的人就是在我要的基础上,知道“我要不要”、“我给”、还有“我要不到”,等等。

  幸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,要学会接受复杂局面和学会处理复杂的关系。任何夫或妻,都要明白,“对方是什么样”与“我以为对方什么样”,是两回事。我们最初看到的往往都是“我认为他是什么”。那么好了,任何协议都有补充条款,把不公平地方拿出来讨论,是真的协商式的讨论,补充好了。

  同时,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习惯了“外归因”,其实冷静之后,想想“内归因”才是更有效的。哪些东西我可以不那样做,我的“亏”到底亏了什么?这是可以调整的。女人一般说自己亏都是从情感层面出发。然而任何真正的比对都是数字的、事实的。情感是一个感受,“感觉我亏了”。那内容是什么?哪些是你的原因,哪些是行为导致的?是不是我们的期待不符合现实?我们是否对男人/女人的模式、性格、特点不熟悉;再如我自以为可以的一些东西,后来发觉做不到,期待与现实不符合。

  出于自己的需要做的决定,有时也对孩子不公平。比如有的妈妈“什么都不要,就带孩子走”之类的冲动。听起来貌似伟大,实际上亏待了孩子。孩子的直觉是很准确的,他会在今后的日子里说说“你们很自私”,因为大人把孩子当成风险的赌注。虽然表面上都是说“我为了你”如何如何。小孩可能讲不出道理,但是他/她可以感觉得到。

  基于个人情感需求的决定和基于事实决定是两回事。要先做勇敢的成年人,再做勇敢的妈妈或爸爸。

  郑淇/文

  ●一家之言

  再婚前要

  想清楚的问题

  我看了这位读者的信,希望她再婚前一定要想清目的。

  如果纯粹是爱,那就是无条件地付出。从您现在的描述,您感觉自己付出得够多的了,如果您再婚的目的是为了爱,那您应该满足了。

  如果再婚还有现实目的,那双方一定要谈清楚:各付出多少代价,各自得到什么。从您的描述来看,我认为男方付给您的确实太少了。您肯定承担了几乎全部家务,每月才二千,确实太少了。您能否好好跟他谈谈,让他给您涨“工资”。不能张不开口;也不要说“我付出无价的爱,可换来的却是每月二千,这太不公平”。您要是用这种思路跟人家谈,那么怎么也谈不清,因为无价的爱和二千,这等式无论如何也平不了。

  前几天跟一对香港夫妻吃饭,太太正怀孕,先生兴奋地说:“我已经计划好了,生个女儿,以后每月给她五万,生个儿子,每月给十万。照这个价码,生得越多给得越多!”妻子在一旁开心地笑。天哪!这是明媒正娶的夫妻啊!上过教堂的!像咱们这种内地出身、受过男女平等教育的女子,听了这种话简直羞愤交加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……但人家过得挺好,因为人家双双都接受这一“游戏规则”。

  所以您一定要想好:如果再婚,游戏规则是什么。

  最后问一句,您干吗要辞职呢?他女儿也寄宿,您女儿也寄宿,你们两个正当壮年,凭什么您侍候他呀?强烈建议您赶紧找个地方上班去。告诉您一句实话:即使原装夫妻,都不能伸手向丈夫要钱。何况半路夫妻。女儿当自强啊。



 
公司地址:无锡市中山路270号天安大厦2301(云蝠大厦旁,地铁三阳广场站11A出口右边大楼,原大洋百货22楼)
手机同步微信:15949245099 18061517399 QQ同步微信:317652116 876225261(择一添加,勿重复添加 )
版权所有:无锡承仁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  法律顾问:江苏无锡连元律师事务所 张雁律师    苏ICP备1200270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