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学期,我接任了文科高二16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。开学以来,经过跟以前班主任的交流以及在和他们相处中对他们的了解,感觉学生大多比较淳朴、善良、乖巧、懂事,所以很喜欢他们。我想文科生大多在思维的敏捷上比不上理科生,所以勤奋和踏实尤其重要,而这两点是必须有一定的性格基础的。基于对他们的了解,我满怀信心。可因为文科班的女生多,最要警惕的就是早恋问题。可是,往往越是担心的事就越可能发生。
黄某(出于对学生隐私的保护,暂隐其名),班上的学习委员。学习很刻苦,生活上也俭朴,更为难能可贵的是:她的父母在上海打工,她带着念初一的弟弟在无城租房读书,每天除了应对繁重的学习,她还要买菜、做饭、洗衣服。我觉得这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说,太难了。我也曾就这个问题,和她母亲通过电话,建议她回家伴读或者允许孩子在食堂吃饭。但家长表示都很为难。黄某的生活现状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善。她也觉得很自然,从不抱怨什么,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。只是看到她日渐消瘦的身影,难免心疼,尽可能多关心她。后来发生的事,说明我做得还远远不够。
开学两个月后,进入高二的第一次月考到来了。学生都很重视。不仅仅是第一次大考,还有,我能感受到,孩子们想在新班主任面前好好表现自己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,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是可喜的,大部分孩子成绩都有进步,全班水平在同等班级中名列前茅。可是就在这大好的形式下,也有例外——黄某的成绩却跌至十多名。我迷惑不解。
还没有等我找她,这孩子自己前来“请罪”了。
“老师,我没考好。我辞掉学习委员的职务。”
“为什么呢?”我微笑着问她。
“我不配。”她低着头,声音细若蚊蝇。
“就因为一次月考?”我摇摇头,“那你确实不配,”她的头更低了。我继续说,“因为你经不起挫折,小小的挫折。”她讶异地抬起头,看着我,脸上现出羞愧的神色,而不再是沮丧。
我说道:“是因为担任学习委员影响了你的成绩?”
她摇头:“数学没考好。”
“那为什么辞职?这会让你忽视真正存在的问题!”
……
后来,她诚恳而细致地检讨了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。也没再提辞职的事。我不放心,追问她:“还有其他问题吗?生活上面?”她说没有。我相信她。我松了口气,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了,可是我想得太简单了。
这天晚自习,她没有来。打电话,没有人听。难道还沉浸在考试的失败中不能自拔?还是遇到什么事?在焦急地等待中,我胡乱猜测。等了十分钟,我再打电话过去。幸好有人接了,竟是她的母亲。“老师,您好。我刚回来,就发现这孩子这次考得这么差!我刚才说了她,还在哭呢。老师,孩子成绩下降这么快,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呢?她在学校是不是有什么事?女孩大了,我不在身边,不放心啊。”这位母亲语速很快,一连串说了许多,显然是气急败坏。“您别担心。黄某,我了解,她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。她在学校的时间我可以保证。您快让孩子来上自习吧。”
我一方面给黄某的母亲打包票,一方面也产生了怀疑,但是我选择相信孩子,而且,我不希望她们母女矛盾激化,这只会使事情越闹越僵。等黄某来了后,我仔仔细细地问她,她摇头否认。最后,我说:“知道吗?老师不仅仅是老师,还是你的大朋友。不管发生什么事,一定要告诉我,我会帮助你的。”她看着我,稍稍迟疑,眼里盛满感动。我当时误解了,这一眼的迟疑。在处理学生问题时,对于学生的话,我总是倾向于相信,我想,这是对他们的尊重。虽然有过被骗的经历,可是不能因噎废食啊。
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何况,这只是小小的校园。两天后,一个理科班的班主任告诉我,他们班的一个男生在和我们班的一个女孩谈恋爱。他说不清女孩的名字,但,我知道是谁!这消息如同寒风瑟瑟的冬天里的一盆当头冷水,浇得我浑身冰凉——她愚弄了我的信任。我想立刻找她来,问她为什么欺骗我,还把我当成朋友吗。我当时的怒火可能会将一切点燃。所以,我让自己冷静再冷静。孩子她,一定,有不得已的原因。
第二天,谈话。
“黄,你让我怎么向你母亲交代?我那么信任你。可这件事我却是从别班老师那里得知,为什么你不告诉我?”
面对我连珠炮似的质问,黄某眼里闪现出泪花,幽幽地看着我,不说话。
我心软了,放缓语气:“老师是你的朋友啊。而且我对你母亲也有承诺。你能理解吗?”
“老师,对不起……”那滴在眼眶里转悠半天的泪水终究还是流了下来,“昨天,我是想告诉你的,可是我怕你会误会……我们不是谈恋爱……”
我释然,看来孩子是太在意我怎么看她了。接下来,她将她和那个男孩的事情和盘托出。她还说:“我们只是比较谈得来的朋友,一起放学回家,一起做作业。”我笑笑,只能说,这个孩子太单纯了,或者说,她不愿意戳破那层窗户纸,愿意相信男孩。据我从男孩班主任那里了解的情况,还有女孩的话,我知道,男孩的动机却不那么简单。
我将我的分析讲给黄某听,她愕然的看着我,显然她不能接受男孩对她的欺骗。我说:“这个故事就到此为止,好吗?”她不语。我想她陷入矛盾了。我推测,她不是特别在意这段所谓的感情,而是在意其中的谎言。这个心结必须打开。我又试探道;“如果你有什么话想跟男孩说,也可以。老师不是说你们不能见面。不过,可以让我在场吗?”她同意了。
最终的结果,和我预料的一样。我想,学生发生这样的事,也有我的责任:留守学生,肩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,特别需要关心和爱护,我的工作还不够细致,只是看到表面。“亡羊补牢,为时不晚”。这之后,我经常有意无意地“碰见”她,在校园里,在回家路上,我们谈流行歌曲,谈她喜欢的明星,谈我的校园生活……我想让她能感受到,她不缺少朋友,更不会缺少爱。现在这个学生成绩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,情绪也稳定。第二次月考的成绩更增加了她的自信。
在这个案例当中,我想要说明的是,现在学生普遍早熟,中学生早恋并不是偶然现象。但是每一个事件的主人公不同,原因也必定不同,不能一棒子打死,粗暴的批评、禁止。另外一方面,这类问题,也有共性,那就是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敏感、懂事,而生活中又缺少关爱。我们每个班主任其实关心的,不应该只是学生的成绩。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会遇到很多问题,作为过来者,都应当细心呵护,耐心帮助。提一盏爱的明灯,照亮孩子们的前程。
每每看到她的笑脸,我会由衷地高兴——孩子终于走出了阴霾。可是她的故事真的结束了吗?不。只要她还是我的学生,她的故事就远没有结束。我愿,我的目光,就是那盏爱的明灯!